最新消息
關於我們
中心成員
研究計畫
中心成果
中心通訊
EN
EN
中文
最新消息
關於我們
中心成員
研究計畫
中心成果
中心通訊
EN
最新消息
總覽
活動講座
研究資源
學術出版
活動講座
視覺文化研究中心、藝術學研究所|「藝術史的經驗科學進路:維也納大學的跨領域藝術史研究」專題講座
【活動公告】
講題:藝術史的經驗科學進路:維也納大學的跨領域藝術史研究
講者:許朝善(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生)
時間:113/12/25(三)13:30-15:30
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文學二館206教室
國立中央大學視覺文化研中心、藝術學研究所聯合主辦
講座簡介:
西洋藝術史傳統上以非量化研究方法為主,雖然量化研究在藝術史中有所發展,但遠非主流。那麼,量化研究方法及其產生的數據是否能為藝術史帶來實質性的貢獻?採取這種研究方法的必要性為何?藝術史如何從心理學、認知科學、電腦科學等學科的知識中獲益?本次演講將介紹一種新的藝術史研究進路——「藝術史認知研究」(Cognitive Research in Art History) ,重點探討眼球追蹤技術與量化分析在藝術史、視覺文化、美學、博物館學等學科中的應用,探索經驗科學與藝術研究結合的可能模式。
講者介紹:
許朝善(維也納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維也納認知行為與神經科學博士生院/維也納大學藝術史認知研究實驗室 博士生)
於維也納接受藝術史與認知科學的訓練,主要研究領域為藝術感知、藝術判斷、跨文化比較,以及眼動研究。特別關注文化差異所導致的認知差異、藝術在社會中的角色、藝術與科學的關係以及藝術的哲學問題。
圖版資訊:Carl Wilhelm Anton Seiler, Literary Researches: An Eighteenth Century Costume Piece (1881), oil on panel, 24x19.4cm,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2024-12-10
活動講座
國科會人社中心補助學術研究群暨經典研讀班|「鐸芮(Gustave Doré)1860年代文學插畫作品的出版策略」專題講座
【活動公告】
講題:鐸芮(Gustave Doré)1860年代文學插畫作品的出版策略
講者:楊尹瑄(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時間:113/12/20(五)13:30-15:30
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文學二館206教室
國科會人社中心補助學術研究群暨經典研讀班 主辦
國立中央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藝術學研究所 協辦
2024-12-10
活動講座
國科會人社中心補助學術研究群暨經典研讀班|「模仿或創新?十六世紀法蘭德斯畫家的仿作策略 」專題講座
【活動公告】
講題:模仿或創新?十六世紀法蘭德斯畫家的仿作策略
講者:徐鈺涵(荷蘭拉德堡德大學藝術史系博士候選人)
時間:113/10/31(四)14:00-16:00
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文學二館206教室
國科會人社中心補助學術研究群暨經典研讀班 主辦
國立中央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藝術學研究所 協辦
2024-09-30
活動講座
視覺文化研究中心、藝術學研究所|「細看深思西方藝術史」線上講座反應熱烈 觀看次數合計逾2000
2024-08-06
活動講座
7/26細看深思「西方藝術史」講座直播連結
7/19的細看深思「西方藝術史」講座已圓滿落幕,感謝各位熱情參與!
本週五還有四場精彩的演講,歡迎大家繼續和我們一起思考這場展覽帶來的啟發!
7/26 直播連結:
https://youtube.com/live/oYpWGaD5jkc
2024-07-22
活動講座
細看深思「西方藝術史」——線上共談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2024-05-01
活動講座
藝術學研究所、視覺文化研究中心|「從實驗室到美術館:拉圖的藝術政治」專題講座
2024-04-26
活動講座
台灣電影研究中心|2024 影像教育國際論壇
2024-04-22
活動講座
文學院、服務學習發展中心|《新寶島曼波》放映暨映後座談會
■「與其向人生認錯,不如向文學認錯;與其向文學認錯,不如向音樂認錯;與其向音樂認錯,不如向山水認錯,向大地認錯。」傳記主,詩人楊澤在這部結合音樂片、偽紀錄片及浪漫喜劇成一體的非典文學電影中如是說。
與其向紀錄片認錯,不如向音樂片認錯,不,致敬。這部新型態的電影,從頭到尾由詩人楊澤夫子自道,融合詩與歌、文學與人生、都會文明與大自然,在悠悠蕩蕩的文化鄉愁牽引下,漫遊於台灣島的好山好水間,處處存詩意,步步有歌吟。
■本片堪稱年度音樂片。由年輕的「繆夫人樂團」擔綱創作演出,本片的五首主題曲皆來自楊澤的新舊詩作,由詩人特別為片中的人物、情節而設,而寫。拍片期間同步完成的另外幾首未入歌的詩,則以朗讀的形式穿插出現於片中。電影呈現老中青三代音樂創作者同台飆歌的盛況,包括代表新世代的女主角陳塵(小匚)、女配角怪少女林纓、中生代原住民歌手巴奈、毛恩足、月琴傳藝師張日貴阿嬤,從詩朗讀到新詩新唱,到老歌重唱,一系列從島嶼台灣靈魂深處發出的告白及見證,帶領島上眾人齊聚一堂,引頸高歌,一詠三嘆,迎向山海,共譜《新寶島曼波》的靈動樂章。這部由詩人楊澤自編自導自演的新形態紀錄片,不折不扣是詩人楊澤獻給生長島嶼及海洋的一首「大情歌」。
■楊澤先生是台灣重要詩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主持余紀忠先生創辦的《中國時報》之「人間副刊」長達二十餘年,對台灣當代文學與文化的影響甚鉅,他的這部紀錄片更有台灣的《紅樓夢》與〈蘭亭集序〉之譽。應將之鄭重推介給本校所有師長、同學或感興趣的人們來一同觀看,何況映後座談還有傳主現身說法暢談拍攝6年期間的心路歷程,這次的紀錄片完整版放映與映後座談不啻為台灣的大學院校之公開首映場,誠摯邀請大家來參與這場文學、詩歌與音樂的盛宴!
12/04(一) 15:00 |電影《新寶島曼波》放映暨映後座談會(片長139分鐘)
地點:人文社會科學大樓(文三館)人文藝術中心107電影院
映後座談:傳主/導演楊澤、中文系呂文翠教授
參與方式:自由入座
■關於傳主/導演楊澤
臺灣著名詩人,嘉義人,生於上世紀50年代,負笈留美10年,海外歸來,長期主編中時人間副刊(1990-2012),目下在臺北市井過著閒散的退休生活。著有詩集《薔薇學派的誕生》、《彷彿在君父的城邦》、《人生不值得活的》、《新詩十九首》等,編有《魯迅小說集》、《魯迅散文選》、《閱讀張愛玲》、《又見觀音:台北山水詩選》等。
媒體報導連結:
〈詩人楊澤自導自演「新寶島曼波」 童子賢:兩種人別來看〉
2023-10-31 17:02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542118
目宿媒體臉書專頁《新寶島曼波》正式預告片: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844727247095125
馬汀尼吟詠楊澤詩作〈紐約曼興〉片段:
https://www.facebook.com/poemmovie/videos/24458582003732937
2023-11-24
活動講座
凝視蔡明亮的日子:《不散》數位修復版首映及講座
2023-10-12
1
2
3
聯絡我們
(+886)3-4227151 ext. 33016
ncuvisual@gmail.com
地址
320 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國立中央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大樓LS-207
相關資料
中央大學首頁
中央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