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瑞茵
由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視覺文化研究中心主辦,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國科會人社中心補助學術研究群「西方藝術史研究群:圖像與史觀」協辦的線上講座「細看深思『西方藝術史』——線上共談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已於7月19日和7月26日圓滿落幕。此次活動在YouTube平台直播,包含八場專題演講和兩場綜合座談。線上觀看次數各場次合計超過2000次,顯示觀眾對近代西洋藝術史的熱情。
活動緣起於視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藝術學研究所暨文學院學士班特聘教授謝佳娟,深感全臺觀眾對英國國家藝廊首次來臺展出的熱切關注與期盼,希冀藉此機會推廣相關的藝術史知識。謝教授邀請她所主持的學術研究群中其他七位西洋藝術史學者,共同舉辦了為期兩天的線上講座。5月初報名開始前六天即突破千人,最終近一千五百位觀眾登記參與。
演講主題廣泛,涵蓋十五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末後印象派。7月19日的講座由謝佳娟教授開場,介紹了英國國家藝廊的歷史與展覽設計。陽明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葉嘉華探討了北義大利繪畫,尤其是威尼斯畫派的風格與色彩。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王瑞婷則聚焦於兩位西班牙大師——維拉茲奎茲和哥雅的肖像畫,探索其歷史訊息和當代關聯。
下午場次由陽明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副教授黃桂瑩講解英國肖像畫的風格流變,討論畫作如何呼應社會變遷。同樣來自陽明大學視文所的副教授邱剛彥,將焦點轉向蘇格蘭,探討十八世紀啟蒙主義與當時繪畫表現的關聯。本日最後的綜合座談,老師們除了回應觀眾的踴躍提問,也針對普遍性及地域性風格的議題,進行一場精采的討論。
風景畫作為本次展覽的重要畫種,成為本次演講的焦點。7月26日的講座中,謝佳娟教授帶領觀眾認識十六至十九世紀初歐洲風景畫的發展與類型,探討其中的在地性與國際性議題。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蔡伊婷則專注於十八至十九世紀英國畫家的海外和鄉村風景作品,分析其如何反映當時的壯遊文化和對自身家園的豐沛想像。
在下午場次,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楊尹瑄詳細介紹了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的風格特色、學院的發展概況及代表畫家,並說明瞭解古典傳統對於洞悉現當代藝術推展的重要性。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張琳則深入探討了十九世紀英法在工業革命下自然觀的轉變,並分析此時期風景畫代表畫家的創作特色,使觀眾對浪漫主義到後印象派的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綜合座談的環節中,觀眾針對演講內容意猶未盡,問了許多延伸問題。講者們也從自身的專業與觀看角度,熱烈交流對這檔國際展覽的看法。
在直播圓滿落幕後,主辦單位也收到大量的正面回饋。觀眾表示這八場演講與綜合座談不僅增進他們對展覽內容的了解,也因此更加熟稔近代西洋藝術史的發展重點。他們也引頸期盼,視覺文化研究中心在未來能舉辦更多此類藝術史推廣講座,提升國人對藝術的興趣和理解。
7月26日綜合座談環節的合照。講者們從多元的面向,討論本次展覽觸及的議題與重要意義。